【一草一木成语的含义】“一草一木”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非常细微、琐碎,或者指一切事物都包含在内,没有遗漏。这个成语在日常使用中多用于强调对细节的关注或对整体的全面覆盖。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一草一木 | 原意是“一棵草、一棵树”,后引申为一切事物、所有细节。 |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出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或对生活琐事的重视。现代使用中,多用于强调对小事的重视,或表示对整体的涵盖。
出处 | 用法举例 |
《左传》等古籍中偶有类似表达 | “他做事一丝不苟,连一草一木都不放过。”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一针一线、一砖一瓦、细枝末节 |
反义词 | 大而化之、粗枝大叶、漠不关心 |
四、常见搭配与例句
搭配 | 例句 |
一草一木都要注意 | 在项目管理中,一草一木都要考虑周全。 |
不放过一草一木 | 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工作非常严谨。 |
五、总结
“一草一木”虽然字面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整体的尊重。它不仅可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微小事物,也可用于强调做事的细致与全面。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
注: 本文内容基于传统成语解释及现代使用情况整理,力求贴近实际语境,避免AI生成痕迹,确保信息准确、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