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颤巍巍的含义】“颤颤巍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物体或人的动作、状态显得不稳定、摇晃不定。这个词不仅带有形象化的描写,还常常带有一种轻微的紧张感或不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一些不太稳当的动作或状态。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形容词/副词 |
结构 | 联绵词(由两个近义字组成) |
本义 | 颤动、摇晃的样子 |
引申义 | 不稳定、不稳固、不安全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或物的动作、状态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消极,有时带轻微的担忧或不安情绪 |
二、词语解析
“颤”意为因恐惧、紧张或身体不适而发抖;“巍巍”则有高大、摇晃之意。两者结合,“颤颤巍巍”形象地描绘出一种不稳、颤抖的状态。例如:
- “他站在高处,身子颤颤巍巍,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 “老房子的门吱呀作响,颤颤巍巍地开了一条缝。”
这类用法多用于文学作品、口语表达中,增强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三、常见用法举例
句子 | 说明 |
她的手颤颤巍巍地举着杯子,生怕洒出来。 | 表示动作不稳,带有紧张情绪 |
桥梁年久失修,走上去颤颤巍巍的,让人胆战心惊。 | 描述物体状态不稳定,引发不安 |
老人颤颤巍巍地走过小巷,脚步缓慢但坚定。 | 表达行动迟缓但稳健,带有温情色彩 |
四、注意事项
1. 语境影响:根据上下文不同,“颤颤巍巍”可以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如担忧、紧张、同情等。
2. 避免滥用:虽然该词生动形象,但在正式写作中应适度使用,以免影响语言的严谨性。
3. 搭配对象:通常用于描述人或物体的状态,较少用于抽象概念。
五、总结
“颤颤巍巍”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词语,用来形容动作或状态的不稳定、摇晃。它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都具有较强的表达力,能有效传达出一种不稳、紧张或脆弱的感觉。正确使用这一词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