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臧克家原文内容】《老马》是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短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匹老马在艰难岁月中默默负重的形象,象征着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坚韧。这首诗语言质朴、意象鲜明,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
《老马》通过描写一匹老马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底层劳动者命运的同情和关注。老马虽年迈力衰,却依然不辞辛劳地承担着沉重的负担,象征着广大农民在社会压迫下的无奈与坚持。诗中没有过多的情感渲染,而是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力量感。
二、原文内容(节选)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三、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作者 | 臧克家 |
创作时间 | 1932年 |
体裁 | 短诗 |
主题 | 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坚韧 |
意象 | 老马、田间、鞭子、汗水 |
语言风格 | 简洁、质朴、具象 |
象征意义 | 老马象征旧中国农民,表现其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精神 |
情感基调 | 沉郁、悲凉,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 |
结构特点 | 短小精悍,层层递进,情感逐步加深 |
四、结语
《老马》虽篇幅不长,但内涵丰富,语言凝练,体现了臧克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风貌。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敬意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