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后半句】“洛阳纸贵”是中国古代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晋书·左思传》。原意是形容文章风行一时,流传广泛,以至于纸张供不应求,价格飞涨。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优秀作品的推崇。
但很多人在使用“洛阳纸贵”时,只知其前半句,却不知其完整出处和后半句是什么。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
一、
“洛阳纸贵”的完整故事来源于西晋时期,左思所作的《三都赋》。这篇赋文一经传出,便引起轰动,士人争相抄写,导致洛阳地区的纸张价格大幅上涨,故有“洛阳纸贵”之说。
然而,“洛阳纸贵”并非单独存在,它有一个完整的语境。原文中提到:“及(左)思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这句话揭示了“洛阳纸贵”的真正来源与含义。
因此,严格来说,“洛阳纸贵”的后半句应为“洛阳为之纸贵”,意思是“洛阳因此而纸贵”。
不过,在现代汉语中,“洛阳纸贵”已作为一个固定成语使用,常用来形容作品受到广泛欢迎、传播广泛,而不再强调“纸贵”本身。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洛阳纸贵 |
出处 | 《晋书·左思传》 |
原文句子 | “及思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后半句 | “洛阳为之纸贵” |
含义 | 形容作品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甚至引发纸张价格上涨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作品受欢迎、传播广泛 |
典型例子 | 左思的《三都赋》 |
文化意义 | 展现了古代文人作品的影响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学的重视 |
三、结语
“洛阳纸贵”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好的作品能够超越时代,影响社会。了解它的完整出处和后半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