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命驾原文及翻译】一、
“千里命驾”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篇,讲述的是东晋名士荀巨伯在友人患病时,不顾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前去探望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士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重义轻生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文化中“义”字精神的典型体现。
通过这一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与勇敢。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修养和人格操守的高度推崇。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车辙满道,而贼至,其友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 荀巨伯远道来看望生病的朋友,路上车马很多,但盗贼来了,他的朋友说:“我现在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 |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我去,败义以求生,岂吾心哉!” | 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保命而违背道义,这难道是我的本心吗?” |
乃驻车而去。贼至,问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独留?” | 于是他停下车没有离开。盗贼来了,问他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为什么独自留下?” |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 荀巨伯说:“我的朋友有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去。 | 盗贼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闯入了一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撤军离开了。 |
三、总结
“千里命驾”不仅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坚守道义、不惧生死,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道。荀巨伯的行为虽然看似极端,但在那个时代,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人们在乱世中保持尊严与信念。
这一故事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要重视诚信、责任与情义,做一个有担当、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