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举意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是一句出自《左传》的经典名言,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选拔人才时,能够公正无私,不因个人情感或关系而影响判断。这句话的核心在于“举”的含义。
一、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中的“举”,意思是“推荐”或“举荐”。整句话的意思是:在向外推荐人才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在向内(即在自己身边或家族中)推荐人才时,也不回避自己的亲人。这体现了古代政治家在选贤任能时所秉持的公平、公正原则。
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三年》,讲的是晋国大夫祁奚的故事。他曾在不同场合分别推荐了自己的仇人和亲人,被后人称赞为“公心无私”。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解释 |
外举 | 向外推荐 | 指在朝廷或社会上推荐他人,尤其是有才能的人 |
不避仇 | 不回避仇人 | 即使对方曾与自己有矛盾或仇恨,也愿意推荐 |
内举 | 向内推荐 | 指在自己身边或家族内部推荐人才 |
不避亲 | 不回避亲人 | 即使是自己的亲属,只要有能力,也愿意推荐 |
举 | 推荐、举荐 | 在此语境中,指推荐、提拔、任用有才能的人 |
三、延伸理解
“举”字在此处不仅指形式上的推荐,更强调一种道德操守和政治智慧。它反映了古代士大夫阶层对“公”与“私”界限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情感的价值观。
这种精神在现代管理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选拔人才时应以能力为标准,避免因私人关系或偏见而影响决策。
结语: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举”字,核心在于“推荐”与“任用”,其背后蕴含着一种超越个人情感、追求公正与正义的精神。这种思想不仅是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值得借鉴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