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奕劻简介】爱新觉罗·奕劻(1832年—1910年),字实斋,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之一。他是清宣宗道光帝的第七子,咸丰帝的弟弟,也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夫。奕劻在晚清政坛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在清末新政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生平经历复杂,既有权谋斗争,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一、
奕劻出生于1832年,自幼受皇室教育,早年曾参与军政事务。1861年,他因支持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而获得重用,被封为郡王,并担任军机大臣等要职。此后,他在朝中逐渐积累权力,成为清廷内部的重要派系代表人物。
奕劻性格圆滑,善于权术,在慈禧太后掌权期间,他凭借与皇室的密切关系,长期占据高位。然而,他也因贪腐和保守立场受到批评。特别是在清末改革时期,他主张维持旧制,反对激进变革,导致其在历史评价中存在争议。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后,奕劻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不久便被罢免职务。1910年,他病逝于北京,享年78岁。
二、表格:爱新觉罗奕劻生平简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爱新觉罗·奕劻 |
字 | 实斋 |
出生年份 | 1832年 |
死亡年份 | 1910年 |
籍贯 | 北京(清朝皇室) |
身份 | 清朝宗室、官员、军机大臣 |
家族背景 | 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之弟,慈禧太后妹夫 |
主要成就 | 参与“辛酉政变”,支持慈禧夺权;长期担任朝廷要职 |
政治立场 | 保守派,反对激进改革 |
历史评价 | 有争议,部分认为其权术高明,部分认为其腐败无能 |
重要事件 | 辛酉政变、清末新政、慈禧去世后失势 |
去世地点 | 北京 |
三、结语
爱新觉罗·奕劻作为清朝末期的关键人物,其一生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虽在权力斗争中占据优势,但最终未能改变清朝的命运。他的经历反映了清末政治的复杂性,也揭示了皇室内部权力更迭的残酷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