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成语被用来形容某种情绪或态度。其中,“肃然起敬”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尊重和敬仰之情。那么,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有哪些使用场景?下面将进行详细解释。
一、成语释义
成语:肃然起敬
拼音:sù rán qǐ jìng
意思: 形容因受到感动或敬佩而产生严肃、恭敬的态度,表现出一种由衷的敬意。
近义词: 恭敬、敬仰、肃然、肃立
反义词: 轻蔑、不屑、轻视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闻之者莫不肃然起敬。”意思是听到这个人所说的话的人,无不感到肃然起敬。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多用于描写对某人高尚品德、卓越成就或感人行为的敬佩之情。
常见用法:
- 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 对长辈、师长的尊重
- 对伟大事迹的感动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肃然起敬 |
拼音 | sù rán qǐ jìng |
含义 | 因敬佩或感动而产生的严肃恭敬态度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近义词 | 恭敬、敬仰、肃然、肃立 |
反义词 | 轻蔑、不屑、轻视 |
使用场景 | 表达对人物、事迹、精神的敬仰之情 |
常见对象 | 英雄、伟人、长辈、师长等 |
四、结语
“肃然起敬”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崇高事物时的内心变化。在日常交流中,恰当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文化深度。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