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勉是什么意思】“诫勉”是近年来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频繁出现的一个管理术语。它属于一种非正式的纪律处分措施,通常用于对党员干部或公职人员进行批评教育,以防止小错酿成大祸。下面将从定义、适用对象、处理程序、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1. 诫勉的定义:
诫勉是指党组织或纪检监察机关对存在轻微违纪行为的党员干部或公职人员,采取的一种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的方式,目的是督促其认识错误、改正问题,避免进一步发展为严重违纪。
2. 适用对象:
- 党员干部
-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 公职人员(如公务员、参公人员等)
3. 处理程序:
- 一般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提出建议
- 经过相关会议讨论决定
- 由分管领导或上级组织负责人进行谈话
- 形成书面记录并归档
4. 诫勉的影响:
- 不属于党纪政纪处分,但会影响个人考核、评优评先
- 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影响晋升机会
- 需要作出书面检查或整改报告
5. 与警告的区别:
- 警告是正式的纪律处分,具有更强的惩戒性
- 诫勉更偏向于教育和提醒,适用于情节较轻的情况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定义 | 对存在轻微违纪行为的党员干部进行批评教育,促使其改正错误 |
适用对象 | 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
处理程序 | 由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提出建议 → 会议讨论决定 → 上级领导谈话 |
影响 | 影响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可能影响晋升机会 |
是否处分 | 不属于正式处分,但有一定警示作用 |
与警告区别 | 警告是正式处分,诫勉是教育提醒,适用于情节较轻的情形 |
三、结语
“诫勉”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重要管理手段,既体现了组织对干部的关心爱护,也彰显了纪律的严肃性。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应正确认识诫勉的性质和意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