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高采烈的意思】“兴高采烈”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情绪高涨、非常高兴的样子。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广泛,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也经常出现。了解它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词语,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中文表达。
一、
“兴高采烈”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形容人兴致高昂、情绪热烈。如今多用来形容人因某事而感到非常开心、兴奋。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人在喜悦、激动或满足时的状态,语义积极,情感色彩鲜明。
该成语结构简单,由四个字组成,符合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在使用时,通常作为谓语或状语,例如:“他听到好消息后兴高采烈地跳了起来。”
此外,与“兴高采烈”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喜气洋洋”、“欢天喜地”、“乐不可支”等;而反义词则包括“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心灰意冷”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兴高采烈 |
拼音 | xīng gāo cǎi liè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形容人情绪高昂、非常高兴、兴奋的状态 |
用法 | 多作谓语或状语,表示因某事而感到极度高兴 |
近义词 | 喜气洋洋、欢天喜地、乐不可支 |
反义词 | 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心灰意冷 |
使用场景 | 日常口语、书面表达、文学作品中常用 |
情感色彩 | 积极、正面 |
结构形式 | 四字成语,主谓结构(兴+高+采+烈) |
三、结语
“兴高采烈”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在快乐时的状态。在写作或说话中恰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了解其近义词和反义词,也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