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断代史什么意思】“纪传体断代史”是一个历史学领域的术语,常用于描述中国古代史书的编纂体例。它结合了“纪传体”和“断代史”两个概念,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下是对这一术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
“纪传体”是一种以人物为中心、按时间顺序记载历史的编纂方法,主要由《史记》首创,后被《汉书》等史书继承和发展。“断代史”则是指以某一特定朝代为范围,系统记录该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的史书形式。将两者结合,“纪传体断代史”指的是以人物为中心,按朝代划分,系统记录某一历史时期历史的史书形式。
这种体例在古代史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两汉至明清时期,成为官方修史的主要形式。代表作品包括《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新唐书》《宋史》《明史》等。
二、表格对比:纪传体与断代史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 纪传体 | 断代史 | 纪传体断代史 |
定义 | 以人物为中心,按时间顺序记载历史 | 以一个朝代为范围,系统记录历史 | 结合二者,以人物为中心,按朝代划分记载历史 |
起源 | 《史记》(司马迁) | 无固定起源,但常见于各朝代史书 | 《汉书》(班固)是典型代表 |
特点 | 重视人物传记,兼顾大事记 | 强调朝代整体发展脉络 | 既重人物,又限于某一朝代 |
优点 | 人物形象鲜明,资料丰富 | 历史脉络清晰,便于研究 | 综合性强,结构严谨 |
缺点 | 可能忽略整体历史背景 | 内容较集中,可能缺乏横向比较 | 对史料要求高,编纂难度大 |
三、结语
“纪传体断代史”是中国古代史书编纂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融合了人物中心的叙事方式与朝代限定的编年体系,既保留了历史的生动性,又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和条理性。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史书的结构特点与历史研究的方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史书或相关历史人物,可继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