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全文翻译逐句翻译】《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一篇著名历史散文,讲述了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郑庄公最终平定叛乱的过程。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以下是对《郑伯克段于鄢》的逐句翻译与,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查阅。
一、原文与逐句翻译(表格形式)
原文 | 翻译 |
郑伯克段于鄢 | 郑庄公在鄢地击败了共叔段。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 起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名叫武姜。 |
生庄公及共叔段。 | 她生了郑庄公和共叔段。 |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 郑庄公出生时是倒着生的,吓到了武姜,因此取名为“寤生”,武姜于是很讨厌他。 |
爱共叔段,欲立之。 |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 |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 她多次请求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公没有答应。 |
及庄公即位,武姜欲命之。 | 到了郑庄公即位后,武姜想要让共叔段担任重要职位。 |
公辞焉。 | 郑庄公拒绝了。 |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 武姜请求让共叔段住在京城,并称他为“京城太叔”。 |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 郑庄公说:“武姜想要这样做,怎么避免祸害呢?” |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 有人回答:“武姜有什么满足的呢?不如早作安排,不要让他势力扩大,一旦扩大就难以对付了。” |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郑庄公说:“他做了太多不义之事,一定会自取灭亡,你暂且等着看吧。” |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 后来,共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的人民归附自己。 |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主人,您打算怎么办?” |
公曰:“无庸,将自及。” | 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会自己垮台的。” |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 共叔段又把两个边邑收归自己,直到廪延。 |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 子封说:“现在可以了,他的势力雄厚就会得到更多支持。” |
公曰:“不义,不可动。” | 郑庄公说:“他行为不义,不能轻举妄动。”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 共叔段修筑城池,聚集兵力,准备袭击郑国。 |
公闻其期,曰:“可矣。” | 郑庄公听说了袭击的时间,说:“可以了。” |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伐京。 | 命令子封率领两百辆战车攻打京城。 |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 | 京城的人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地。 |
公伐诸鄢。 | 郑庄公率军攻打鄢地。 |
段败绩,遂奔共。 | 共叔段战败,逃到共国。 |
二、
《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记述郑国内部权力斗争的历史文章,通过郑庄公与共叔段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古代诸侯国中兄弟相争、权力更迭的典型场景。
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了郑庄公的隐忍与智慧,以及共叔段的贪婪与骄纵。郑庄公虽然一开始对弟弟的行为采取宽容态度,但始终未放弃警惕,最终在时机成熟时果断出手,成功平定了叛乱。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训:做人要讲义,行事要有度,否则终将自食其果。
同时,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句,已成为千古名言,警示世人:违背道义的行为,终将招致失败。
如需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历史背景或文学特色,也可继续探讨。